210406_01

(圖1) 破胎的內胎,用免膠水的補胎片A補過,完好無恙

210406_2

(圖2) 另一條破胎的內胎,用免膠水的補胎片B補過,用了幾個月,和內胎已成一體了

210406_3

(圖2b) 第三條內胎已經補了三個洞,還可以繼續用

補胎片

補胎片大致上分兩種(圖3a),一種是傳統、需要用膠水的,另一種是免膠水的。兩種補胎片我也有用,效能差不多。免膠水的比較貴,50至100元才有5-6片,而傳統的補胎片,相同的價錢就有40多片,還包含膠水。不過,傳統的補胎片的膠水,用過一次後,放久了有可能會乾掉,要補胎時才發現膠水乾了要臨時跑去買,有點麻煩,而出去騎車時帶在身上,佔的空間也比較大。

圖 2c

補胎程序-第一步

先找出破孔,用筆標示位置(如圖3)。內胎的破孔一般都很小,很難用眼睛看得到。我會打氣入內胎,讓它漲大最小1.5倍,然後把內胎放近耳朵,用耳朵聽,逐一小段尋找洩氣的聲音,以此來確定破孔的位置。而另一個方法就是把內胎泡在水中,利用氣泡找破孔。

圖3

如果是在路邊補胎需要立即裝回去,找到破孔後,可以將內胎放在輪框上(如圖3a),對準內胎的破孔位,再檢查外胎的相對應位置,以確認引致破胎的原兇已被排除,否則補完又要再補了。

210406_6

圖 3a

有時尖刺藏在外胎中,很難找出來。有一次我在大直破了胎,換了內胎後,騎到八里,輪胎又洩了很多氣,找車店處理,才找出 圖4 那一條細小的尖刺。如果能夠利用上面所說的方法,將搜尋範圍縮小,要找尖刺就比較容易了。但是,如果外胎拆了下來,位置也會跑掉,該如何找回位置呢?

我們只要養成一個習慣,就是安裝外胎時,除了要注意車輪轉動的方向外,還要將外胎明顯的標誌裝在氣嘴的位置。如圖3b,外胎的牌子正好對著氣嘴,利用這何標誌對準內胎找氣嘴,同樣可以將搜尋範圍縮小。

圖 3b

0406指甲

圖 4

補胎程序-第二步

用砂紙或補胎片內附的鐵片將內胎破孔附近的表面磨幾次,令其表面粗糙,然後撥走破孔的橡皮碎屑,保持表面乾淨。我這個破孔剛好就在凸出來的一條橡膠邊上,這部分也要把它磨平,否則補胎片就不能緊貼在內胎上,會形成空隙而導致洩氣。

0406_9

圖 5

補胎程序-第三步

第三步,塗上一層薄薄的膠水,耐心等待膠水略為揮發。說明書是說是要讓「膠水完全乾透(dry thoroughly)」,這個有點難以理解。但是,憑此我們可以肯定膠水是不怕太乾的,不需要急著將補胎片貼上去。

210406_9

補胎程序-第四步

貼上補胎片,貼上去後由中間開始向外壓走中間的空氣,然後用力按著補胎片大約3至5分鐘。有時候我會用挖胎捧的背面在上面壓,就像熨衣服般。補胎片表面的半透明紙留著,不需撕走它,一來撕的時會有可能把補胎片也撕走,二來我相信這層紙可以作為補胎片與外胎的緩衝面,打氣時不會因為與外胎的相互移動而移鬆補胎片。

210406_11

圖 6

如果是用免膠水的補胎片就可以省略第三步,也無需用挖胎棒去「熨」它。

原則上,這條胎可以立即使用,但是,用了傳統的補胎片後,我通常會放多一晚,讓膠水多些時間乾透,隔天才換進去車輪中測試補胎是否成功。打飽氣後再隔一天也沒有洩氣的話,就可以留在車輪內放心使用了。換出來的內胎就帶在身上作後備胎。這樣既可以優先使用補過的內胎,又留著新的內胎或者測試過的補胎作備胎用,感覺會比較安心。萬一在路上爆胎,如果拿出來的是一條自己新手補完沒有測試過的胎,那一刻的心情……不用我說你也會明白的。

以上這種爆胎的原因是給外物刺破了,破孔很細,補好後裝入去車輪時補胎片會被外胎包壓著,胎壓越大外胎也包裹得越大力,胎氣打到 100 psi 也沒問題。

不過自己在家補胎是消閒學習的性質,不需要去車店要求人家提供補胎這個服務,因為認真計算工時成本的話,補胎不會比換一條新胎便宜。

跟著要和大家分享的,是一些比較常見但少人討論的爆胎原因,遇上這些情況就不需要浪費時間和意志力去補胎了。

車框壓迫內胎

內胎給輪框壓破,破洞朝向輪框,原因有兩個,第一是輪胎氣壓不夠,輪子在不平的路面滾動,尤其是衝上去一小級梯級時,輪胎受到衝擊擠壓,內胎被輪框邊壓破,一般會同時出現兩個破洞,我們會稱之為蛇咬,英語叫 Snakebite,也叫 pinch flat。

這兩篇文章有詳細說明

👉🏻文章一請點我👈🏻

👉🏻文章二請點我👈🏻

第二是「內襯帶」(rim stripe 或 rim tape) 老化,內胎被幅條孔壓破。什麼是內襯帶呢?我們的輪框不是一個純粹的圓圈而已,上面還鑽了很多孔來安裝幅條。請看圖7

210406_12

圖 7

圖 8 移位的內襯帶

而單車內胎只是一個密氣的橡膠袋,它自己並不能夠承受單車輪所需的40-120psi的壓力。我們打氣時,如果沒有外胎及輪框包裹著,內胎就會像氣球漲大幾倍然後爆開。如果把內胎直接裝在輪框上,一打氣,就會在這些幅條孔上爆開,所以我們會在中間加一層內襯帶保護內胎。內襯帶長期承受著高壓,日子久了也就會凹進幅條孔洞裡,失去保護的功能。

有一次我的內胎破了,換出來發現一個面向輪框的破孔(如圖9)。內襯帶看上還很正常,但是,我換了另外一條內胎進去後不到兩天又破了。這應該是內襯帶受壓力時才會凹進幅條孔,換胎時沒有讓我們看到受壓時的原貌。所以,如果發現這種破孔,還是先換了內襯帶,才去換內胎。一對內襯帶網上零售價也不到一百元,不要為了省小錢而失大錢。

圖 9

以上這兩個情況,內胎的破孔都比較大,而且補完之後傷口是對著不友善的車框,有時還是幅條孔,很難撐得住,補胎的成功率非常低。每次補完又要換胎又要打氣,建議大家不必嘗試,以免消耗耐性鬥志而放棄,錯失了學習這個技能的機會。我第一次被胎就是剛好遇到這種情況,將手上的所有補胎片都用光,結果還是也失敗了。如果我不是立志要成為單車速遞員,要進行自我修養,我一早就放棄了。

另外,還有一種情況也是不可以補的,就是氣嘴旁邊的破孔。這個地方不但凹凸不平,打氣後還經常被拉扯,就算補得到也會被扯破。

圖 10

實驗

最近喜聞車友有一條破內胎,立即請她不要扔掉,留給我補。拿到手後發現就是內襯帶老化引致的大破孔(如圖11)。既然有這樣的一條破胎,我就姑且抱著做實驗的心態,用以上的標準程序補一下,看看能否成功。

結果:免膠水補胎片A補完後裝進去車輪,打氣不到 40 psi 便洩氣了,拆開來看是補胎片破了(圖12)。免膠水補胎片B補完後則可以撐到 100 psi,但是,不到5分鐘,輪胎已經軟化了。拆開來看,發現膠水粘不住了(圖 13)。傳統的補胎片可以撐到 80 psi ,然後又爆了(圖14),空氣在補胎片旁邊逼了一條通道出來。

這個實驗再次證明對著輪框的破孔很難補,如果有大大有方法可以補這種破孔,希望可以和我分享。

210406_16

圖 11

210406_17

圖 12

210406

圖 13

210406_20

圖 14

後記

學會了補胎這個技能,身上只要帶一小盒補胎片,大小如十元硬幣,就可以應付4-5次的破胎。帶少一條內胎,又可省 100 克的重量,可以充滿信心出外騎車了

作者介紹

專欄名稱:單車速遞員的自我修養
Peter Ngan: Bike Express Taiwan 創辦人之一,於台灣提供高階單車出租服務。喜歡網上爬文,閱讀英文資料,增進單車知識,然後嘗試自己動手保養自己的單車。

👉🏻網站請點👈🏻

peter ngan

單車速遞員的自我修養

查看作者